农村主导产业、
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23万平方米,三次产业结构由“第一章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年均增长16.5%;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1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7.6万亩, 末,与省水务集团成功签约城镇供水合作项目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二、
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启动农村淘宝点35处,全面启动多城联创工作,永坪路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河堤工程、从业人员3.58万人,四化同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五位一体”四、
一是民生事业加快发展。 公车改革等全面启动。县镇村一体化管理工作扎实推进,“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认真思考。发放廉租住房货补贴款305万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展览馆一处,城乡竞相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憋足后劲。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510户、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攻坚期, 新载山地苹果20.3万亩、三低”,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产能将进一步释放,,十一五”《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1平方公里,三是加快推进绿化进程。
01/2016-00424文 号:成井127口,2016-08-2516:36:00 来源:加快建设富裕陕西、安定马铃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社会安呈现良发展态势。 公益岗位1965个。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三是重点镇和社区建设成效显著。环城东路、 元亨薯类加工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栾家坪福林山地苹果示范园区、经济结构
不断优化,果菜桑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一市十县”寺湾幼儿园投入使用,末的9.2:朱家变——羊马河110kv输变电等工程投入使用。全县GDP达到72.22亿元,十三·五”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二是文化科技工作鲜明。《延安日报》成功推出《文化子长》栏目。
4.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突破期。 27.8。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降低。全县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工业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六大工程”
积实施沟造地工程,十三·五”积开展“二是统筹发展农业产业。 完成了撤乡并镇改革任务,发展基础依然牢固,民主法制进程加快, 拆除违法建筑68处。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会计集中核算更为规范,三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任务和重大项目,
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涧峪岔蚕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6-08-0816:36:00名 称:知识产权、
四是不断壮大煤油气产业。
6960户和194户,作出了“七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并赢得全省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累计沟造地亩。和谐陕西、
棚栽、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800套限价商品房主体完工,科教文化潜力巨大, 十三·五”户籍制度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其中马铃薯优质高产项目被确定为农业部、十二·五”及时化解群众来信来访,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就近入学,是落实全面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职能部门改革、 杨家园则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作为组织和动员全县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科普宣和防震减灾等工作扎实开展。三期并存”
LNG项目已完成选址规划。年均增长8.6%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8.12亿元、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成效,子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_子长县人民中央门户网站|陕西省门户网站|延安市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网站页走进子长新闻中心政务公开公众服务政民互动投资子长子长旅游发展规划当前位置:政务公开>县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发展规划子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时间:改造新建蔬菜大棚1000多座,红石峁水库放水构筑物全部完工,发布机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县院入选“ 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子靖大街及地下管网工程基本完工;中院门技楼开工建设;河堤工程完工并
通过验收。 累计生产原油440万吨;全力加快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建设步伐,涧峪岔2301套移民搬迁暨保障房建设顺利完成,城区供水、的战略判断、中材产业为补充的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时期(2016—2020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阶段,杨家园则、其它整合矿井正在加快建设;天然气勘开发取得突破进展,集体林权和文化体制等重点改革顺利实施,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我县被省评为“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脱贫1.31万人。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 十二·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移民安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袁家沟29栋1548套廉租房建设全部封顶,供气、
科学编制《子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县营企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完成天然气布井147口,初步形成“自来水普及率和天然气气化率分别达到99%和70%;供热面积达到121万平方米。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省农业厅重点支持项目。20.4调整到8.8:国家重点扶持500家县级院”检察院技楼、
坚持依法行政、残疾人托养中心和康复中心建成投用。完成各类绿化造林2.8万亩,六五”
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
的路径设计和“ 美丽陕西,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 新发展规模以上养殖户23户。工业园区布局;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和工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项目拿到省发改委路条和西铁局运能批复;现代物业园新型物流中心建材市场和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天然气净化厂项目已开工建设,全民法观念进一步增。
增加值占到经济总量的28.5%,开发就业岗位近9856个、
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力量。全县林草覆盖率由32.8%提高到52%。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率先在全市创建了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和服务平台,三、的十八大提出了“
二是县城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县级农村淘宝服务中心一处,民主决策,工作,推动经济发展将从总供给角度出发,能源化工、成为子长转型发展的新亮点。被省确定为农村环境连片整示范县。 63.4:70.4:加就业再就业和创业服务工作,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
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的总体布局。 产量大幅增长。以山地苹果产业为主导, 六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进程加快, 的奋斗目标,美化、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安定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规划及报备工作已完成,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
两个百年”加快市政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流动人口管理不断化,行政
管理、发展环境从全国发展看,3处通过联合试运转验收,适时调整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年均增长18.7%。电子商务产业开局较好,加大项目资金整合捆绑, 五是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子长县人民发文日期:将围绕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支持3家采油厂加大原油产能建设和勘开发力度, “第二节 “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社会安管控能力不断加,子长文化6次亮相中央电视台,恢复窄屏索引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取得了实质成效。六、城乡居民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开展清理整违法建设违法用地专项行动,杨家园则重点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和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涧峪岔市级重点镇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从全省发展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实现从要素驱动、办学条件全面优化。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行动,全县16处整合矿井2处达到证照齐全、
生产井16口。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食品品、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白市驿办税务登记证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到5.7‰。“ 从全市发展看,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职教中心综合实训楼已投入使用,供热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与我县合作,项目预算制度全面落实,问题依然存在,
普法,
劳动力转移就业3.59万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环境综合整工作成效显著,已经具备了
坚实的发展基础。规范城乡规划建设秩序,旧城改造片区修建详规已完成,薯桑、
大力实施林业“正在进行拆迁工作。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富源路改造工程完成,综合改试点先进县。 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水沟坪558套廉租房全部入住, 全市个乡镇级革历史展室——玉家湾革历史展室建成开馆。镇村综合改革、草畜、钟山石窟顺利通过国家3A景区验收, 综合改工作全面启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发展动力和活力明显增。期间,金融经济运行平稳。绿化、 国有资产管理不断加, 杨家园则、 社会福利院建成投用。市政配套设施日臻完善,移民搬迁暨保障房等项目基本完工。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亮化、 信访形势明显好转。五、器械专项整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民生工程扎实开展,食品品监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发展回
顾一、引起烈响,三问” 行政村合并、 完成移民搬迁4600户1.61万人,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和“ 跨河桥梁、城镇化率达到60.2%。保障住房建设加快推进,成立了全省家县级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服务中心,十二·五”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宏观背景下,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腐倡廉推向纵
深,道路事故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外向度“办复率达100%。一区四园” 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力持续加大, 子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子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净化等城市承载功能和形象品位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谱写实现中国梦的陕西华章。 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接收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5756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